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林生故事】国重实验室组培平台:用热爱与信念守护绿水青山

作者:时间:2020-06-22点击数:

己亥末,庚子初,荆楚大疫,染着数万计。众人皆恐足不出户,时天下震动,南山抵守江南郡,率白衣军数万众,九州一心,能者皆竭力。然浙江农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培平台的老师们,齐心协力,于疫时坚守种苗繁育之岗位,授技术,传经验,共克时艰,稳经济。

心念竹林,风雨中,信念坚

一月,新冠肺炎病毒来势凶猛,严重影响了生产实践的进行。然而浙江农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培平台、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组培实验中心的林竹试管苗地更新继代培养,却不能止步于新冠的威胁,否则会严重影响珍稀林竹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林竹生物技术育种以及种苗推广的进程。

组培平台实验团队的老师们深知这批林竹苗代表了各个实验团队的心血和精力,并与应届毕业生们采集数据、撰写论文乃至能否顺利毕业息息相关。于是,平台管理的林新春、杨海芸、王晓芹、胡恒康等老师克服种种困难,坚持疫情防控与恢复实验实践相结合,迅速投入了两地组培室的种苗繁育与平台水电药品管理等工作,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实验材料的新鲜。

遥望宜宾,考虑到林竹产业研究院几十种竹子、经济林木、珍贵树木等试管苗生长即将受到影响,组培平台实验团队的杨海芸等老师毅然前往宜宾市林竹产业研究院,从技术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对研究院实验中心的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包括野外种质资源的保存与采集、无菌室内标准化技术操作流程、安全高效的设备使用方法、科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竹子无菌培养过程中关键节点的关键技术等,重点解决了竹子、山核桃、香榧、降香黄檀等林竹试管苗延迟继代培养后出现褐化和再生困难的问题。期间,杨海芸老师还亲自上台操作,手把手教授技术人员,不仅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传授了经验,更增强了苗木的繁育能力和实验室应对风险的能力。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努力,林竹苗木换新颜,一派生机盎然。

在疫情发生之前,组培平台团队的几位老师就已跟随国重竹子创新团队先后6次来到宜宾,参与了研究院组培实验中心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实验室的布局与设备安装、投入使用前的净化消毒、林竹原种试管苗的培育等环节,多方面指导、培训技术与运行管理人员。建设落成的组培室得到了宜宾市委和全国研究竹子的同行专家的认可与好评。

此外,组培平台实验团队超额完成了宜宾市高层次人才项目(总经费100万元)任务,这个项目也是宜宾市设立的10个人才项目中唯一的农林类项目,它的完美达成正是在中西部合作、校市合作框架下,将浙江农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竹子团队多年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实践,更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号召,运用科技力量,解决宜宾竹子种苗短缺的问题,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展现了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无限潜力,并为学科、学院、学校争取到了新横向科研项目,切实地扩大了团队和学校在地方社会服务的影响力。

春季万物生发之际,也正是一年中种质资源保存最佳时机。为使两个实验室资源保存更加丰富,更好地服务当地林业,杨海芸老师还联合宜宾研究院组培实验中心共同开发宜宾和临安两地特色竹子与珍贵树木。双方的加强合作不仅为学院争取了更多的科研经费,也为充实学院扩增林木良种基地的种质资源库做出了贡献。

疫情期间工作虽然不易,但组培平台实验团队的老师们用对苗木的热爱与对科研服务的热忱克服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了难以预计的损失。

上下求索,路漫漫,重育人

组培平台是森林培育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平台,本平台主要由培养基准备室、无菌操作室、灭菌区、光暗培养室、变温培养室、驯化室等组成,面积500余平方米,拥有大型卧室高压灭菌锅、恒温恒湿生长箱、纯水仪和洗瓶机等专用组培设备。实验室已经成为本科生、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

平台应用植物组织技术手段,建立并保存了60多种植物材料2800多份重要无性系,开展竹子、经济林、珍贵树木、抗逆树种、中药类等植物转基因、新品种选育、种苗规模化生产等技术研究与开发,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

平台林新春老师告诉记者,组培平台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竹子、经济林、铁皮石斛”三个浙江省的百亿级产业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支持。组培平台可以用于上述浙江省特色经济植物的优良品种的选择与快速繁育,选育出优良新品,并对这些新品种苗进行工厂化生产,不仅他的团队许多科研项目都要用到这个平台,而且平台作为学校的重要展示窗口,基本上每次学校有重要的客人都会去组培平台实验室参观。

在普通大众观念里,科研的真正面貌永远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采访过程中,杨海芸老师反复多次强调平台的重要性,她为在这样的团队里工作而感到自豪,并为大家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

“除了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好奇心而引发的热忱和责任感、个人有一项专业特长,我认为平台和团队,是最重要的。科研平台是科研想法和技术落地的载体,没有平台,技术和想法都无处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培平台,一直以来承担着种子资源保存和学校学院对外宣传的窗口。在台湾中央研究院黄丽春教授的指导下,组培平台建立了规范的组织培养技术流程,师生共同管理,十年如一日,干净整齐,有序和谐,高效便利,受到国内外专家同行的认可和赞美。

实验室管理最具优势的地方就是培养了每一个入室人员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彼此真诚、紧密合作、对实验室无条件付出得到的回报,也是科研育人的重要载体。进入实验室同学都知道,组培室物品多、耗材多、试剂多,人员流动性大,是非常难以管理的,但是平台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服务教学科研为宗旨,鼓励每一位同学参与实验室运行管理,大大减轻了管理难度。每一位入室的学生从洗手、洗瓶子、无菌操作、培养基的配置等技术操作到设备操作、组培苗生长调查记录、组培室的温度、光照、水质等的每日检查记录等,都会经过老师严格细心的的培训。实验室任何一个人做了不符合实验室规范的操作,随时会有人当时当下指正的不成文规定,也形成了实验室的一股正气。来到这个实验室的学生,真正能学到组培技术和学会组培室的运行管理。

组培室就像学生们的家,家承载我们,我们爱护这个家,完美诠释了林生院的家文化。在这个平台上,每一届研究生都会出现1-2个组培能手和管理专家,他们把公共平台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毫无怨言。例如刚研究生毕业的2016级何安国同学,从本科时就到组培室实习,毕业后到磐安林业局工作,他到岗后就为所在单位建了一个组培室并负责运营。这样的学生还包含部分优秀的本科实习生,毕业后他们有的成为了大型组培公司的技术骨干,有的则自己创业组培技术公司。有良师如此,当然也就吸引了不少优秀的学生。有一位本科生完全因为个人兴趣跟着平台的老师在组培室学习了一个学期,后来考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入学面试时,因为她有良好的组培技能,有3位导师争抢她到自己门下,这就是一个技术成熟、管理规范的平台对人才培养最大的支持。

一个植物的生长由遗传因子和生长环境决定。个人的成长,虽强调科研能力的提高,却也离不开团队带头人的引领和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组培平台有学科和实验室领导的引领,有创新团队、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有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敬业负责,还有学生们无条件的付出与配合,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同时,平台每年还会接待许许多多从全国各地来学习和寻求技术开发合作的学生和老师,其中有福建省林科院、海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四川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浙江省林科院、浙江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高校,还有许多地方企业人员等。2019年,国重实验室竹子创新团队还接受了中组部派出的“西部之光学者”、四川宜宾市林竹产业研究院推广处的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周国强为期一年的访学。有一个好的平台,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干什么事都是手到擒来。

揭起裙儿,一阵油盐酱醋香。知了,知了。正是这样一个坚守初心,踏实前进的团队一步一步地探索发现了竹林之美,林木培育研究之美;他们坚持“求真敬业”的学校精神,发扬“肯干、实干、能干”的优秀品质,吸引了一批批学者孜孜以求的创新与付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祝愿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培平台勇往直前,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林生院 赖肖来)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学6       邮编:311300         Copyright©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