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由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及《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承办,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2,创新创业类)组织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2,创新创业类)现场决赛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计收到参赛作品 5053 项,资格审查通过并进入网评 4401项,经初赛网评和复赛网评,入围公开决赛项目555项。其中,我院左照江老师指导项目《不同光质对铜绿微囊藻虾青素合成的影响》从555个总决赛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创新创业类全国特等奖。这也是我院首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特等奖荣誉。此外,我院张瑞老师指导项目《薄壳山核桃春季物候过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也取得创新创业类一等奖。

在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创”,充分发挥学院师资和科研优势,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创新育人体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自去年9月赛事启动以来,学院广泛动员师生参赛,积极做好校赛组织工作,并为队伍创造良好条件和全力支持。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了精心指导,前期反复与参赛选手交流研讨,不断打磨参赛项目,力求精益求精做好学生参赛的指导工作。参赛学生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各尽所能、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实验设计和文献查询,充分做好参赛准备,最终在竞赛中获得佳绩
优秀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不同光质对铜绿微囊藻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指导老师:左照江
参赛学生:周晓楠 谢奕可 邹淑桢 徐孙 黄乐心 潘柠
项目介绍:《不同光质对铜绿微囊藻虾青素合成的影响》项目团队首次揭示了紫光为铜绿微囊藻虾青素合成的最适光质,为利用铜绿微囊藻生产虾青素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并提出用紫光处理水华治理中打捞起的铜绿微囊藻再提取虾青素的设想,从而降低培养成本实现巨大经济收益,同时推动水华藻类的打捞,这对于水华防治又具有潜在的生态效益。该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促进天然虾青素生产。


项目名称:薄壳山核桃春季物候过程模型构建与应用
指导老师:张瑞
参赛学生:郑锦彬 郑韵清 张瑞峰 周燕
项目介绍:《薄壳山核桃春季物候过程模型构建与应用》项目团队首次构建了薄壳山核桃的春季物候过程模型,并评估了升温情景下的春季萌芽变化趋势与冷害风险,为薄壳山核桃的区域精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团队应用生理生态研究,构建了高精度过程模型,该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福建南平的薄壳山核桃冬季休眠解除延迟,导致春季萌芽趋势放缓,但其面临的早春冷害风险显著上升。同时,该团队采用的基于生理生态试验的过程模型框架,能为缺乏长期物候观测数据的经济树种提供研究参考,进而提高经济林经营水平,应对未来气候变化。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拓宽科学视野。一直以来,我院依托重点平台,积极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创业资源,鼓励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更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在学院大力支持下,我院学子秉承“励志厚德,创新创业”的院训,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大型创新创业竞赛,取得一系列不俗的成绩。我院将会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挖掘和培育优秀项目,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黄天瑜 获奖团队/文
获奖团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