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已进入攻坚阶段,在科技处的统筹安排下,学院各项申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近年来,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形势的变化,我院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紧扣“高质量”申报这一主线,不断夯实基金申报的目标导向,扎实推进基金申报工作。

一、紧跟基金申报动态,把脉学科建设思路。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一进入尾声,学院就及时跟进相关老师的立项情况,通过项目的评审意见,总结经验教训,并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进指导。常务副院长王正加分别到五个学科去走访调研,提前了解学科老师基金申报的思路和准备情况,设定时间节点,督促大家尽快在年前完成文本框架的撰写,并要求各学科结合学科特色和研究方向,早谋划、早落实,在春节前夕,至少要组织一到两次的小同行专家评审。
二、围绕一流学科建设,优化申报激励机制。为了促使基金申报由量到质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了学院双导向、双驱动的基金申报激励措施,将基金申报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院和学科发展要求,拟订国家基金年度申报指标数和立项指标数,将完成情况纳入到二级学科考核体系中,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和研究生招生中进行倾斜,实行绩效积分和任务积分双考核,促使学科和个人,更加注重基金文本申报的质量。
三、紧扣高质量主线,多学科多途径打磨申报文本。为了使基金文本辅导更有针对性,学院各学科已于春节前夕邀请了小同行专家进行文本汇评,分别从基金的选题、科学问题属性的确定、立项依据、特色和创新、可行性分析以及文本框架的构思和撰写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辅导。

近期学院又分别组织了多次基金申请辅导会,2月23日邀请国家杰青王克剑对拟申报优青项目的老师进行专项辅导;2月25日,北京林业大学的李悦教授通过自身申报和项目评审经验,结合基金申报的新挑战新趋势,详细阐述了申请书撰写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3月2日,同时组织了由浙江大学杨建力和金崇伟两位优青,学院卢孟柱、林新春和亚林所卓仁英,李彦院长、王新平、唐翔宇和李小玉三组基金辅导会,分别涵盖不同的专业方向和申报类别,各相关专家结合自己基金申报和评审的经验,就基金申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指导。
一直以来学院紧扣高质量申报主线,通过强化基金申报在科学研究中的导向和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学科和学院双导向、双驱动机制,学院基金申报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接下来学院将以研究型学院试点建设为契机,完善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标准、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实行科研和社会服务分类评价,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